筷子、牙签

产品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中心 > 筷子、牙签

河南47岁女子做乡村“入殓师”16年为近百位逝者理发!她说:让每位逝者体面地走!

  • 产品概述

  很多人谈死色变,大多数父母避或者不回答孩子对死亡的困惑,但是死亡每天都在发生。我们要正视死亡,敬畏生命。入殓师就是一个非常伟大的职业。河南洛阳一女士做“入殓师”16年,从不被理解到收人尊敬,她这一路经历了太多太多。

  河南洛阳47岁的张进巧是一名理发师,她的另一个身份是乡村“入殓师”——为逝者理发修容。事实上,她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入殓师”,但熟悉她的人习惯这样称呼她以示尊敬。

  无论白天或是深夜,抑者是假日,一个电话她都会赶到逝者身边,俯下身,跪在床边,拿一把剃头刀为逝者认认真真打理面容。

  张进巧也曾饱受非议。若问她坚持做这件事的意义何在,她认真说道,“人到世上走一趟不容易,每一条生命都值得敬畏,希望让每位逝者体面离开。”

  张进巧的理发店开着洛阳的一个小镇,十来平的老店已有17个年头,早已成为镇上不少中老年人的“定点”发廊,张进巧精湛的修剪技艺也获得了街坊邻居的认可。

  2007年,张进巧接到邻居电话,“镇上有一家老爷子走了,需要剃头,你能去吗?”看似和自己平时的工作息息相关,但给逝者理发对于张进巧来说还是第一次,“人走之前都要剃头,这是我们当地的风俗。当时没想太多,有这门手艺,就直接答应了。”

  来到逝者的家中,院子里的亲属纷纷向张进巧投来了震惊的眼神,他们都以为一个身高不足1米6的弱女子可以来做入殓师,很不可思议。张进巧也很紧张,从大门口走到逝者身边,紧张到出汗。

  老人去世前因病卧床,有段时间没好好整理过自己的面容了,张进巧俯下身子,给老人头下垫上衬布,用温热的毛巾将冰冷的肌肤清洁、软化,“说不害怕是假的,和日常给顾客理发完全两个感觉,当时就想赶紧把这个活干完。”

  张进巧来之前特地询问父亲,按照当地的规矩,给逝者理发要从头顶起刀,“这是对亡者最基本的尊重。”张进巧一手扶着老人的头,一手拿着剃头刀,手起发落,紧接着为老人净面剃须,整一个完整的过程持续了约50分钟。

  有了第一次,张进巧被慢慢的变多的逝者亲属找上门,这份工作对她而言也从起初的恐惧逐渐转变成了敬畏。

  在为逝者理发修容的近二十年中,张进巧从未给家属报过价,“有活就去,去了主家给多少就收多少。”每次给逝者理发后,家属都会给张进巧一个“白包”以表感谢,少则20元,多则100元,无论多或少,都抵得上当年张进巧理发店剪发价格的4至20倍。

  随着张进巧被镇上慢慢的变多的村民熟知,她开始面临非议,“有人说我想挣钱想疯了,也有人说我什么钱都想挣。”

  张进巧回想起自己小时候,父亲在村子里也是一位理发师,家里常备一把老式手捏推子,平常街坊邻居需要理发了,父亲就会免费为别人剃头。同样,如果村里有红白事,父亲也会被请去帮忙或者掌事儿。

  在张进巧及其丈夫看来,无论生死都应该被严肃对待,在对待每一位逝者时,她都会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耐心,“人来世上走一趟不容易,任何一个人都要经历这一次,走的时候也要收拾得干干净净。”

  从2007年至今,张进巧已给乡村上百位逝者理发修容,作为一名普通理发师,或许她无另外的同行那么专业,但她认真的态度,打动了逝者亲属。张进巧还会将收到的 “白包”存起来,用作公益活动。从2016年开始,她每个月下乡一次,为村中老人免费理发。此外,凡是80岁以上的老人来理发店,她分文不收。

  从紧张到敬重,从俯身到半跪,张进巧这些年的心境发生了巨大改变,“现在面对逝者,我的内心更多的是感恩与尊敬,在为他们做修容的同时,我也会在心中默默祈祷。”

  现如今,张进巧已经是当地镇上有名的“入殓师”,她也养成了24小时不关机的习惯,时常凌晨被手机铃声震醒。即便是凌晨两点,或是大年初一,张进巧都会立刻起身,拿着剃头刀开车去到老人家中送最后一程。“只要有需要我都会去,这是逝者儿女的一片孝心,我也想让他们都能体面地离开。”

  张进巧努力让每一位逝者体面离去,“我们该正视死亡,理解死亡。”张进巧直言,未来还会向老一辈学习更多有关“白事”礼节,给更多生命留下最完美的一面。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