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世纪中叶起,随着欧洲人对世界各民族装饰艺术的了解持续不断的增加,以及色彩印刷技术的日益发展,一系列包含各个民族、各个历史时期装饰艺术元素的汇编作品相继出版。
德国建筑师海因里希·多尔梅奇的Der Ornamentenschatz(书名意为“装饰的宝库”),是19世纪装饰领域的杰作,总结分析了不同民族装饰风格的特色。
古埃及人是最为古老的文明民族,他们善用主要与象形文字有关的图像主题进行装饰。他们会在圆柱和墙面上绘制宗教和日常生活的图像记录。埃及建筑外墙上呈现的图像是些非常浅的、通常是彩色的浮雕,被称为“浅浮雕”。外部轮廓刻得很深,描绘对象经过塑形处理,但其最突出的部分仍然与墙面保持在同一平面上。图画本身都是平涂,缺乏立体感,轮廓清晰,体现出丰富且和谐的色彩组合。
埃及装饰是动物和植物的王国,其中最常出现的有莲花(女神伊西斯的标志物,也是自然生殖力的象征)、睡莲、纸莎草、芦苇等,除此以外还有公羊、雀鹰,以及蜣螂,即圣甲虫。另一种常常使用的象征图像是有翼的日轮。
希腊装饰艺术总是体现出一种经典性,这还在于希腊的艺术家们知道怎么样让装饰与艺术品本身相得益彰,绝不让装饰掩盖了要施以装饰的基底,而是以美丽的线条和形象对其加以衬托。如此一来,基本的形式总是凭借其清晰的实体性昭然可见,并因装饰而愈益彰显。无论观看希腊人制造的宏大的建筑物还是欣赏最简单的家用物品,你总会发现,这些作品在形式上是高度完善的,并且有一种崇高的美感,让观者受到触动并感到惊讶。
希腊建筑发展中的三种形式:多立克式、伊奥尼亚式和科林斯式。多立克式柱头的平静简洁体现着支撑的目的,其形式让我们想到多立克人的严肃。伊奥尼亚式优美的、纯然的典雅,与伊奥尼亚人的性情相一致。然而, 科林斯式柱头那丰富多彩的形式表达的却是对华美效果的热爱,这种热爱从科林斯这座富裕的贸易之城传遍了整个希腊。
罗马人本身缺少艺术天赋,其艺术似乎主要是借用了希腊和伊特鲁里亚的艺术形式。然而, 罗马的艺术作品中常见的是一种过度装饰的风格,而非后二者那种独特而经典的纯粹的形式。
罗马人喜欢盛大的排场,因而更钟爱科林斯式风格。他们有时会将科林斯柱头修饰得错综繁复,体现出非常精致的艺术魅力,比如罗马万神殿中的柱头;而所谓的复合式柱头所体现的则是对科林斯式和伊奥尼亚式风格的机械混合。罗马时代还有大量其他样式的类似科林斯式的柱头(同样出现于后来的文艺复兴时代),会将海豚、飞马等形象置于涡卷装饰的位置, 而这些都是创作者想象力过度的表现。
在罗马装饰之中,各种不同形态的叶片经常被死板地表现,乃至我们很难辨识出那到底是自然界中的什么植物。最常使用的是茛苕叶形装饰,但其叶尖是圆的,形态上更为丰阔,少了许多希腊艺术中的那种精致优雅感。除此之外,还有橡叶、月桂、松果、葡萄叶、棕榈、常春藤、芦荟、旋花、谷穗、罂粟花等多种元素,都会被大胆地交替使用,并通过丰富的花朵、果实和造型装饰使之更为生动。
中国人在很早的时期便已在装饰艺术方面达到了高度完美的境界。最引人注目的是他们的彩绘瓷器。这些瓷器的边沿通常带有边饰,其中以各种各样的形式的回纹饰最常见。我们大家可以在这类器皿的表面看到几何图案,以及花朵、水果和 各种植物装饰,其中一些是对自然形态优美的理想化的表现,另一些则是极为细致的原样再现。所有这些装饰图案或是连续排列在器皿表面,或者,更常见的情况是,不规则且变幻莫测地散布其上,有时还会加上人和动物的形象,形成更为生动的效果。用作装饰的主要是茶树、玫瑰、山茶、瓜类等本土植物的枝叶和花朵。
中国绘画的特色是各种图案异想天开的混合,不过,这种怪异性因各种浓烈的色彩的使用及其成功的组合效果而多少得到了弥补。中国人很喜欢使用黑色、白色、蓝色、红色及金色的轮廓线,这使得各种图案能够更为显眼且美丽地凸显于或深或浅的背景上。
在所有的日本艺术品之中,漆器长久以来都是声名卓著且名副其实的珍品,显示出技术上无与伦比的完美,而这是因为传统工艺在数个世纪的时间里一直在某些家族之中代代相传。这种艺术生产上的日益完美精进,要归功于在日本和中国社会中各阶层和各行会的相互分离。
中国人在装饰他们的漆器时几乎总是采用源于自然界的图案,而日本人却更常使用几何式的,或者仅仅是线性的装饰图案。然而,像在其他艺术门类中那样,我们在这种艺术中同样经常会注意到对装饰元素系统化解决方法的理解,这一点我们在谈论中国装饰艺术时业已提及。漆器装饰画的风格及其很复杂的制作的步骤直到今天都没有改变。
印度的装饰风格很少墨守常规,显得自由飘逸,似乎与波斯风格有某种相似性。表面装饰从来都特色鲜明,大多因装饰主题的重复出现和色彩的华美而展现出繁杂富丽的效果,而这非但不会让人看得心烦,反而能让观者体会到一种宜人的平静。图像的轮廓会刻意避免产生任何一种立体感,绝大多数都是在浅色背景上用比图案本身更深的颜色勾勒出来,而在深色背景上则使用浅色。印度人所使用的主要图像主题是本土的植物,最常用的是莲花,以及精美绘出的玫瑰、石竹、石榴等。不过,大多数时候,尤其是在现代作品中,我们都能看到以传统方式绘制的棕榈枝。
因为英国的竞争,以前曾达至高度完美境界的印度织布技艺如今正在衰落;同样,在现代的印度丝绸刺绣艺术中,以前那种静谧和谐的效果经常因使用过于鲜亮的苯胺染料而遭到破坏。
多尔梅奇的这部作品首次出版于1887年,共有85幅彩色图版,后来的增补版扩充为100幅图版。后浪今年将本书重新编校出版,在翻译和编辑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地还原和保存了原书的本来面貌,仅对原书中少数明显的讹误和不合理之处做了更正和改动。
希望本书的出版能为广大读者带来一场视觉盛宴,使读者得以尽情领略特色鲜明、多姿多彩的“文明的盛装”的无穷魅力。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