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包

产品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中心 > 白包

以前农村讲究红事不请不到白事不请自来年轻人为何不愿遵守了

  • 发布时间:2024-09-08 21:59:45 作者: 白包
  • 产品概述

  这个约定是指每当村里有人结婚办喜酒,事主家人要去请别人过来参加,人家才会来,但有人办白事,不用去请,别人就会自己前来帮忙。

  只不过近年来,这个不成文的规定受到了挑战,以前农村白事不请自到,顺着农村无根一代的崛起,他们遇到村里有白事,不但不像父辈一样,积极去参加,就是父辈要求他们去参加,他们也会有的心理,觉得参加这种白事,真的有必要吗?

  比如我曾经在网上看到某网友问,自己大伯过世,父母要求他回去参加,他因为与大伯关系不深,也因工作的关系,不想回去可以吗?

  大伯与爷爷,这都是亲戚里面的的直系血亲,连这类直系亲戚,有些农村年轻人都不愿意去参加,村里其他血缘关系远的亲戚,就更不用说了。

  那么为什么现在农村的白事,年轻一代的人,他们不愿意去参加呢?是他们不讲亲情,还是其他原因呢?

  无根一代应该多数是指90后,他们的父母是70后为主,在90年后出生的农村孩子,面临着一个问题。

  90年代农村的生活,开始发生了重大改变,村里人陆续去城市打工,收入高的人,他们会把孩子带到身边,收入低的人,会把孩子放在老家,让爷爷奶奶带大。

  那些从小跟随着父母在城市生活的新生代农村人,他们在农村里的生活的时间很短,没有家乡的概念,或者说他们都觉得自己从小所呆的城市,就是他们的家乡。

  只不过农村外出打工的人,工作流动性还是很大的,今天在这所城市打工,明天可能就去别的城市,这些小孩只能随着父母工作的变动,跟随着父母一起奔波。

  这类人长期在城市生活,不但对家乡没什么概念,就是家乡的亲戚交流也是很少的。

  而那些留守在家乡的农村小孩,别看他们在农村长大,但其实这类人因为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父母只是逢年过节才会回到老家,在平常的时候,也很少带他们去亲戚家串门,在他们毕业之后,又要跑到城市打工,同样和家乡亲戚交集并不多。

  他们长大后外出打工的地点,也是不稳定,今天在这所城市,明天又可能换到别的城市。他们这类人也像是无根的浮萍一样,四海为家。

  农村这些无根一代的新农民们,他们普遍不喜欢和亲戚有所往来,不愿意和亲戚有所往来主要是体现在两点。

  一、有很多新生代的农村网友讲道,他对于农村春节时,要去所有亲戚家拜年的行为,特别的不理解。

  在平常生活中本没什么交集的人,你都不认识、不熟悉的一个人,忽然出现在你眼前,家里人告诉你,这个是你的某某某长辈,赶紧向他问好等等。

  只不过某些亲戚,他们不知道啥想的,他们特关心你的私生活。比如你学习啥样了,工作如何了,每个月收入是多少等等。

  你要如实相告,说得差了,亲戚会取笑你,还不如我的子女,你要说得好了(差与好是看问的亲戚所决定的),亲戚又可能会嘲讽你,别吹牛了,你这条件还不如我家某某某,你什么可能比他好呢?

  对于这种有血缘关系的亲戚,平常又没什么联系的人,新生代的农村人,不知道怎么与他们正确的交流,他们都以为这是无意义的应酬,可有可无。

  二、对于长年在外生活的农村年轻人来讲,过年回家乡的时候,其实他们并不愿意被亲戚打扰,他们更想安安静静地在老家度过春节,等年后再回到城市去。

  但农村频繁的亲戚来往,特别是如果亲戚当中,有势力的人,会让他们非常的反感。

  他们更向往像城市一样的生活,下班了,回到家把门关上就与外界断了联系,窝在家中自由自在。

  对于农村这些新生代的农民来说讲,虽然他们出身在农村,但他们在农村里的生活时间并不长,并不知道农村的一些老规矩,也和自家的亲戚没什么交集。

  虽然彼此之间有血缘关系,但亲戚是需要走动的,只有走动多了,亲戚之间才会关系更亲。如果亲戚不走动,和陌生人没什么两样。

  与亲戚没有感情,又不熟悉农村的旧习俗,自然遇到村里有人办白事,他们不想放下工作,回家参加也是情有可原的。

  毕竟这些长年生活在城市的农村人,可能并不知道,自己所在的村庄,都是同一个姓氏的人,村里的村民,往上几代追溯都是自己的同氏族的长辈们。

  哪怕就是知道,又因为双方关系没那么亲,觉得让家中的父母代替自己就行,自己不存在必要请假回去参加。

  如果按农村的老传统来看,村里有人办白事,年轻人不去参加,肯定不是件好事,大家想一下,农村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一点就是农村人情味更为浓厚。抛开村里办白事的家庭与自己有着血缘关系这一点不说,古人说死者为大,一个人过世之后,应该得到最大的尊重。

  在以前的农村之所以有白事不请自来的原因,一个是因为逝去的人与自己有血缘关系,另一个是因为尊重逝去的人,村民们自发前来送他人生的最后一程。

  但现在农村新生代的年轻人,他们已不愿参加村里的白事,对于事主的家人来说,今天我家有人去世,你没有来参加,哪天轮到你家办白事,我也不会去参加的。

  俗语说远亲不如近邻,人与人之间就应该互相帮助,从人情关系的维护上来看,农村新生代的农民,不去参加村里的白事,自然不是一件好事,你在别人遇事时没有伸出手来帮忙,等你遇到事,别人也可以像你一样不伸出他的手帮你一把。

  但凡事都不是绝对的,农村在办白事时,村民会自发前来帮忙,除了体现农村人情关系、相互帮助之外,还存在着一些弊端、陋习。

  在农村生活过的朋友必须要知道,农村白事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只是出于对逝者的尊重,村民不想说出来罢了。

  比如说农村一些家庭对待老人,是厚葬薄养,这类人在老人生前并不是对老人很好,而在老人逝世后,又把葬礼的规模办得非常的隆重,他们之所以办得隆重是给别人看的。

  还有些农村人,利用家中办白事,所有的子女都开礼桌收份子钱,前来参加的人,你要不去哪桌随礼,就得罪这桌的人,无奈之下,只能包几包份子钱,每桌都随上,这样一来对前去参加白事的村民,经济压力是非常的大。

  厚葬薄养、多收份子钱就是陋习,没有一点的意义,对于老人来说,生前尽孝远比死后厚葬来得重要。

  另外,农村白事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陈年老规矩,像是家中老人过世,事主家人不能抬棺,只能请人去抬棺,而抬棺是个体力活,需要年轻人来做,这种讲究就是给事主家人增添经济的负担。

  现在时代不同了,以前农村是土葬需要有年轻人去抬棺,现在多数农村已改成火葬,白事没有年轻人的参与,会使得农村白事一些陋习不得不随时代的发展进行更改。

  从移风易俗来看,其实农村年轻人不去参加村里的白事,是一件好事,会逼得那些还抱有思想陈旧的人,转变观念,将白事简办。

  随着农村里的生活、赚钱的方式发生了改变,农村新生代的农民,他们长年生活在城市当中,对于农村传统的规矩并不懂,他们长年也与亲戚交集点不多,对于亲情这方面也看得淡了。

  遇到村里有人办白事,不想回去参加,也能理解的,毕竟对他们来讲,在外打拼的生活本就不易,如果村里有人过世,就要回去参加,这种要求也是不合理的,难道家中的父母就不能代表自己了吗?非要自己回家,那农村所谓的移风易俗又有何意义呢?

  在现今农村,如果村里有人办白事,你愿意请假回家,去参加白事吗?理由是什么?欢迎大家留言探讨,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