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是1994年一位白叟过世后,奠仪账记载着亲属、朋友、村里人随的礼钱。大多是一元、二元、三元、五元。
奠仪账主页往往记载着姑爷上的礼钱,死者(白叟)有六个女儿,左上角记载的是本页共收礼钱633元。
奠仪,指用于祭拜的金钱和礼品,客人的金钱和礼品由账房接收入账,随后由支宾领着去灵棚吊唁(在乡村白叟火化前,要在过堂屋吊唁)客人会依据与死者的远近联系,行礼。
在乡村白事随份子钱也是有忌讳的,白事过后不能补份子钱,当然也不允许谁帮你垫支份子钱,这些在乡村是忌。
尽管每个当地习俗不相同,可是道理仍是相同的,咱们都知道在现在,随份子钱这个礼尚来往的习俗习惯已经是越来越遍及,而且跟着生活水平的进步,份子钱越发的渐涨。
记住1994年,那时候的钱很值钱,1毛钱就能买个解渴的冰棒,春节买套美丽的衣服二十块钱足矣,白叟们算了算94年的100元在其时可适当现在的1500元左右,可见那时的钱用起来是比较合算的。
图中记载着“水礼”,在咱们乡村阐明的是两家并不常来往,只要重大事才参与,包含:成婚、生子、逝世这三种。